攥指成拳齐发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

白癜风得治疗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news.html

盛夏清晨,步入位于梅州市梅江区江南街道的梅新雅苑小区,道路干净整洁,路旁花木芬芳,大人小孩的欢笑声传入耳畔。“小区党支部成立后,这里可以说没有什么难事了,哪栋楼的下水道堵了、谁家有困难了,党员和居民们都会主动帮忙,事半功倍。”业主叶女士说。

看着眼前文明和谐的一幕,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个车难停、卫生难保证、钱交给物业还受气的“问题小区”。这一蝶变都源于“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社区治理模式。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市域社会治理纵向架构的重要一环。

目前,作为广东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梅州已跻身广东省第一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梅州上下正攥指成拳齐发力,以主人翁的姿态、开拓者的精神,积极投身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实践中,努力打造苏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梅州样板’。”梅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俊钦说。

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

通讯员梅政宣

齐抓共管

“一家事”变“大家事”

地处粤东北的梅州市与珠三角地区相比,经济相对欠发达,民生领域、社会领域投入也相对较少。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外来人口增多,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多元,社会治理任务越来越重,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理形势,梅州独辟蹊径,以建设“平安之乡”为载体,整合相关单位资源共同发力,群策群力推进平安梅州、法治梅州建设,以高水平的社会治理支撑高质量发展。

阶段性成效不断显现: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群众满意度连续18年位居全省前列;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名副其实、声名远扬的“平安之乡”的目标后,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满意度以88.23分和87.72分的成绩均位列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称号……

去年12月,中央政法委召开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对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进行部署,全面启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今年2月,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推进会紧接着召开。

梅州社会治理就此迎来了机遇叠加、政策叠加的黄金时期。

今年初,梅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把市域社会治理内容写入报告,作为今年全市八大主要工作之一。随后,梅州两会也对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今年3月,梅州市便提出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申请。近日,中央政法委向广东通报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名单,梅州被批准成为广东第一期试点城市。

“成为广东第一期试点城市是一项来之不易的荣誉,就等于签了承诺书,立下了军令状。”陈俊钦表示,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覆盖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关联度高、系统性强,需要相关参与者共同发力,激活源头活水,变“一家事”为“大家事”。

为此,梅州制定了《梅州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年)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行动步骤、任务分工、组织保障等五部分内容。同时,计划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纳入市级“十四五”规划,并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47家市相关单位组成的梅州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

年,申报试点、稳步推进;年,督促整改、推广经验;年,巩固成果、争创先进……循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蓝图,梅州上下正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同发力社会治理的决心和信心,大步踏上了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的新征程。“接下来,梅州将坚持高位化组织、系统化设计、集成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规范化提升,举全市之力打造具有梅州特色、苏区特点、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陈俊钦说。

固本强基

“放水养鱼”释放基层动能

“以前村里总会有些小摩擦,也存在着许多日积月累、反复发作的小问题。社区管理办公室成立后,网格员经常会来走家串户,了解大家的想法和感受,有了问题大家都会主动找他们解决,烦心事少了,人情味浓了,心情也舒畅了。”谈起村子的变化,梅县区程江镇扶贵村村民温伯咧嘴笑了。

地处梅县区新县城、有着10多万名常住人口的程江镇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原有的村一级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现有需要。为此,该镇专门成立社区管理办公室,下设5个网格,开展社区文明建设、防控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排除公共安全隐患等工作。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社区管理办公室受理矛盾纠纷宗,解决宗,排除安全隐患23宗。

社会治理的根基在基层,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一直是梅州市委、市政府不断探索和推进的一号课题。

近年来,梅州坚持“眼睛向下”“放水养鱼”,着力推动各类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大力开展固本强基工程。同时,引导基层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释放基层动能,并实行项目化推进、目标化管理、责任化考核,使社会治理创新成为可预期、有实际成效、有社会影响的具体行动。

梅州市公安局挖掘利用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这一红色资源,进一步活跃公安党建文化,并在全市掀起红色派出所建设热潮,提升基层派出所的“软实力”;平远县把程旼文化与村民自治深度融合,活化提炼出“程旼以德化人工作法”,推动乡村振兴;大埔县依托百侯镇的翰林文化、祠堂文化,打造家风家训展览馆,着力培育文明的乡风……

过去一年,梅州各地积极发挥主体主责作用,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在“五治”融合、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群众自治机制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全市政法系统推出32个“平安之乡”实践创新项目,有效破解了一批新难题,形成了具有鲜明苏区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梅州品牌。

“在进一步提升和推广32个实践创新项目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接续遴选推进新一轮36个项目,列出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力争让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更加拓展、作用更加彰显、成效更加显著、彰显苏区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品牌更加响亮。”陈俊钦说。

全民参与

激活群众自治“一池春水”

伴着光影和蝉鸣,驶入兴宁市龙田镇曲塘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韵味十足的田园画卷: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微风拂过,激起阵阵稻浪。今年71岁的村民刘远浩正头戴草帽、手拿扫帚,清理房前屋后、村道沟渠的杂物。

“看到哪里脏了、乱了,不去清理干净心里就不舒服。评上‘最靓屋夸’示范户后,更要以身作则。”刘远浩说,近年来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们也愈发爱护自己的家园,连自己90多岁的老母亲也会主动去清理沟渠里的杂物。

刘远浩口中的“最靓屋夸”,是龙田镇开展的群众性创建活动。“‘最靓屋夸’的评比标准,不仅是建筑美,同时也是环境美、生活美、家风美,‘四美’缺一不可。”兴宁市龙田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宇辉介绍,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创建活动很快铺展开来,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被激活,纷纷投身到其中。在文明乡风的浸润下,如今的龙田镇,变在环境,美在人心。

人民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村(居)民自治是基层自治的重要载体。如何让更多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是梅州一直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梅州不断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创新基层自治的实现形式和载体,充分调动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性,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可持续性的基层善治之道。

梅江区金山街道东郊村大妈的蝶变,便是最鲜活的案例。该街道通过引入社工驻村服务,结合客家妇女喜爱烹制美食的特点,开展“田里灶下”客家美食文化传承等项目,将热心妇女培育成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的骨干。

“在一次次活动中,她们的主观能动性逐渐被激活,开始慢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18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