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系列谥号孺人清明时节,让孩子学学
不扫墓的清明节如何安放
又到清明时节,不同往年的是,战“疫”期间,今年清明不宜聚集一大家族,一起上山扫墓祭祖。
不过,如果借清明时节,带孩子居家追思,顺道上一堂孝道教育课,何尝不是这个别样的清明节的最佳打开方式?!
这不,安昕妈妈计划给Cathy姐妹讲一个客家故事,希望她们能从故事中感悟、传承和学习客家妇女的优良品质。
故事会:为什么客家妇女谥号“孺人”
古时候,在其他地区,七品以上官员的诰命夫人去世后,才能在墓碑上刻上“XX孺人”之墓。
但在梅州地区,客家妇女去世后,她们的墓碑上都刻上“XX孺人”之墓。
这是为什么呢?要从一个故事说起。
传闻,宋代末年,宋昺帝带着亲兵途经过梅州,被元兵发现踪迹后追杀。宋昺帝亲兵人数不敌元兵,四处逃亡,走到梅县松口镇的燕赖村渡口,没有找到渡船,无法渡过梅江河。
宋昺帝的亲兵看着几里之外的元兵,很快就要追过来了,十分着急。
这时山上走下来一群唱着山歌、挑着柴草的客家妇女。宋昺帝的亲兵急忙跑过去向这群客家妇女请求救援。
樵妇们二话不说,当机立断,撂下柴草,一部分人手持扁担、柴刀前往山坳路口挡元兵,一份人组织渡船护送宋昺帝一行人渡江。
当元兵追过来时,发现山坳被封锁,渡口也有人把守,不明虚实,疑有伏兵,最后不战而退。
宋昺帝安全脱身后,为了答谢客家樵妇们的“救驾之功”,想将所携带的金银珠宝送给樵妇们,但樵妇们纷纷阻却,不肯接受。
于是,宋昺帝当即题赠:“男执干戈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并下口谕,诏令封赠客家妇女死后以“孺人”的称号,以彰显客家樵妇的忠义。从此,客家妇女去世后,均可按照诰命夫人的服饰殡葬,墓碑上均尊称“孺人”。
客家妇女这些优良品质值得你铭记和学习
在深圳生活多年,安昕妈妈有一个体会,每个客家人或者了解客家生活的人,在谈论客家妇女时,最常给出的评价是:客家妇女勤劳、贤惠、朴实、大方、好客,会做很多美味的客家小吃。
而作为一个远嫁而来的客家媳妇,深入了解客家妇女的品格后,安昕妈妈也深深被客家妇女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聪慧勇敢、催人奋进的精神所感动和折服。
在此,结合客家妇女谥号“孺人”的故事,安昕妈妈想让Cathy姐妹、广大的客家阿妹、乃至所有的女孩子都能铭记、学习客家妇女身上这些优良品质:
1、聪慧勇敢,敏而好学
传统的客家妇女,虽然受教育的机会比男子少,但她们的才智却令人惊奇。
很多目不识丁的客家妇女,却非常善于心算,而且能对出极富文采的歌词。
清末诗人黄遵宪曾在《山歌题记》中赞美客家妇女:“因念彼冈头溪尾,肩挑一担,竟日往复,歌声不歇者,何其才之大也。”
2、吃苦耐劳、坚韧不拔
在梅州地区,客家男子外出经商、读书、求官、革命,是沿袭多年的传统。
而留守在山区的客家妇女,承担着操持家庭和教育子女的重担。历代客家妇女长年累月,甚至终生操劳,方培育出客家女子惊世骇俗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也正是有着客家妇女在客家男子背后做后盾,才成就了“名人出客家”的美谈。
3、崇文重教,育儿有方
客家妇女自身聪明好学,并且十分看重和喜欢读书人。
崇尚读书的客家妇女极其重视孩子的教育,不管生活如何艰辛,都会坚定地含辛茹苦,辛勤劳动,鼓励和支持子女读书上进。
“讨食也要缴子女读书”、“喉咙省出缴子读,只望孩儿美名扬”,这些客家乡谣俗语,无不形象地表明客家妇女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4、外柔内刚,敢于抗争
客家妇女外柔内刚,不屈从命运、能征善战、敢于斗争的刚烈精神深入骨髓。
根据史书记载,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军中,客家妇女组成一支“女营”,这支客家妇女军队能征善战,所向披靡,一度让曾国藩感到十分恼火,甚至称呼客家妇女是“大脚蛮婆”。因战功卓著,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有数百客家妇女受封行赏。
日常生活中,很多客家妇女的生活艰苦,有时甚至厄运丛生,坎坷多难。但客家妇女从不轻易向命运屈服,而是选择在和命运的抗争中浴火重生。
可以说,客家妇女集中体现了客家人勤俭朴实、吃苦耐劳、重情明义、聪慧勇敢、崇文重教、历难弥刚等优秀品质与精神,她们身上承载着最完整的客家优秀品质和精神,是客家文化中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