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童年记忆,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醮
今天的孩子,因为有关网络、有关手机,没有我们那个时候对端午节如此留恋,那时过端午节的高兴,是一浪高过一浪,渐入佳境。因为端午节,像过年热闹、好玩,有粽子吃,还有新衣服穿。现在,我们说一说老家端午的好东西。先说吃。吃粽子、吃红蛋、喝雄黄酒。做粽子的糯米用灰碱水浸泡,灰碱水用稻草烧成灰,用一块夏布裹着,浇上水,过滤之后的水,泡糯米,格外香,颜色又浑黄好看。扎粽子不用麻绳,而要用棕叶,大片的棕叶撕成细丝,既有韧性又好看,煮粽子时在山上挖一种叫黄金的植物的根,与粽子一起煮,慢火煮一个通宵,起锅后香气满屋,颜色白里透黄。然后醮着沙糖吃,香甜可口,真的好吃,一吃一辈子难忘。当然,那雄黄酒我们不太明白,大人说是驱邪气的,反正年年喝。再说玩。最好玩的还是赛龙舟,乡下叫“爬爬船”。我们乡一条小“黄龙”,成绩不咋的,从没听说过进入前五名,但那架势却摆得很大。首先要挑乡里最精壮的后生,做“爬子”,也就是龙舟选手。小黄龙下水要搞演习,打爆竹、吹唢呐、烧香纸,锣鼓铙钹也不可少。到了比赛那天,县城旁的梅江两岸,人山人海,挨挨挤挤,那种热闹和激动,是任何节日也不能比的。虽然春节吃的玩的乐的也很多,但没有看龙舟比赛这样的热烈和焦躁;比赛关乎输赢,关乎乡亲乡邻的荣誉,那种手心里出汗,心都要跳出嗓子眼的焦急和期盼,一定要体现了才懂。我们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龙作为图腾,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因此,我们一代代传下来的,刳木为舟,取名龙舟,比赛的先手们登上龙舟,在鼓声和乐声的引领之下,开始统一用力划舟,一时间轻鳬飞燕各如云,旗飐红霞皷角鸣。鸣钟划桨,快舠腾跃如飞;发令击鼓,朦幢战舰似电。帅牌、罗伞、七星旗,穿梭河涌,“欸乃”一声齐举橹,岁岁涛声吼;虾帽、白衫、绸纱带,竞渡赣江,“嗨左”共呼出征调,年年鸿波烈。每年的龙舟赛,体现的是同舟共济,聚众力为一力,奋众桡如一桡,团结即力量;劈波斩浪,协群勇而争先,凭集体而制胜,拼搏且进取。而站在岸上观看的村人们,那一个个心象提到嗓子眼,都在看着自己的村的那舟,五月节,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是多么的热闹、快乐和陶醉。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至于端午节的由来,我们看过很多资料唐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所谓“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屈原受冤,楚江沉魂,精神永在,万古流传,并且这种精神已经演化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和延宕。但这端午节在各地也有不同的版本,有说纪念春秋战国忠义之士伍子胥,有说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投江救父的曹娥;有的专家考证是起源于三代夏至节,有的认为是恶月恶日驱避,而有人认定是源于吴越民族图腾祭,不管起源如何,端午的习俗,却是独特而丰富,代代相传,过端午节,成了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在端午期间,老家有句俗话说“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这些小时候端午节的习俗独特,初一至初五都有内容,民谚曰:“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内容之丰富,岂一个“节”字了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代化的进程,许多传统习惯已渐行渐远,但传承中的端午,如苍穹下远山的剪影,只是在我们一代的儿时的记忆中。
上一篇文章: 西望之城青春活力天津市西青 下一篇文章: 江西最低调的宝藏县,辖9个镇14个乡多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