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访宁都黄石璜村一大片郭氏祖祠群藏风聚气
走进文乡诗国宁都黄石璜村一大片郭氏祖祠群藏风聚气如群星拱月般壮观
曾祥裕曾海亮
阳春三月,趁着天气放晴之时,4月9日,曾祥裕风水团队从福建行至享有“文乡诗国”之誉的宁都县。
宁都县自古人文鼎盛,从唐代到清末,有进士人,举人人,先后出了状元郑獬、谢元龙,南宋出了右丞相崔与之,明代出了工部尚书董越,清代出了闻名全国的“易堂九子”,被扬州八怪推为“一代画家”的罗牧等。
宁都县境内山水之间古村落藏着不少鲜为人知的客家家祠,这也是文乡诗国的地域文化特色。
宗祠、又叫祠堂、家庙,它是记载一个宗族历史脉络的教科书,它是追终慎远,缅怀祖恩,祭祀祖先的神圣之地,它是客家风水文化的载体。
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当我们驱车未到宁都黄石镇璜村,发现在这片土地上巍然屹立着一大片郭氏宗祠。
据郭氏后裔郭先生介绍,我们璜村郭氏一脉尊子仪公第十二世裔孙定功为永丰层山肇基祖,奉定功第十三世商孙庭瑞,为从层山迁徙发展至宁都璜村之初祖,时跨一千多年,凡传四十四世(至璜村恩字辈)。
以庭瑞宗祠为首的璜村郭氏宗祠共有二十一座,分布在宁都各地,其中县城(梅江镇)五座(梅村祠、朝纲祠、东竹祠、斗衢祠、蜀良祠)于解放后被收归国有;岭头一座(孟昇祠)、龙(翼庭祠)、樟下(东竹祠、小苏祠)、对江排(达崇祠、若思祠)、山干(北松祠)、会昌(宏规祠)。
现存于璜村八座祠组成气势恢宏的祖祠群。以庭瑞大宗祠为中心,围绕它分布其他七座房祠和支系祠。
它们既各具特色,又相映成辉,如明珠般镶嵌在璜村,与庭瑞大祠形成众星拱月,群星灿烂之势,成为赣南乃至全省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每座祖祠和分祠各具特色,形成祖祠群落的建筑格局美。
我们来到庭瑞宗祠,它是总祠,总占地面积两千五百多平方米,以祠堂为主体建筑,两边建有从屋:左为七房一巷,右为同等面积的戏院,并均有小院,外观形成对称。
庭瑞宗祠修建于明万历癸年(年),流传下的“忠孝可两全”的美德和“父子文元、兄弟同科”的精神使其声名远播,被誉为“郭氏摇篮”。
璜村郭氏宗祠以庭瑞宗祠为典型。它以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建筑多样,内涵丰富,底蕴深厚而著称。
我们怀着恭敬之心瞻仰庭瑞宗祠,大院门首一对青石狮子雄视明堂,先登二级台阶进入大院,再登三级台阶,三大祠门笑口敞开。
中大门上方书“庭瑞宗祠”,左边仪门上方挂“父子文元”,右边门仪上方挂“兄弟同科”匾额。这是璜村郭氏文脉所在。
我们面对神龛上方正中的为“孝思堂”堂匾下方的众多郭氏牌位,鞠躬致礼。
大祠七对石柱顶天立地。祠内石柱正侧两面刻有对联。肩篷、斗拱、藻井绘有书画。藻井上的四头八身画,栩栩如生。
牌坊的石雕,牌匾的木刻,碑廊的石刻,屏风的镂花,真可谓朱漆描金,金碧辉煌。大祠前牌坊群已被列入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想不到小小璜村竟有如此漂亮的庭瑞宗祠,简直是一座融建筑、书画、雕刻于一体的艺术殿堂。
据介绍,原大祠门前一大院,院外一草坪,竖有功名合石数十对,遗憾的是文革时被废。
站在祠堂前往前看是祠照壁,照壁中间是百岁坊和照壁外两块节孝坊组成的牌坊群。
再放眼望去,琴江水蜿蜒而去与梅江交汇,流向西南方,河对岸的青山端秀如笔架。
我们顺着宗祠前面的半月池和池塘,缓步而行,春风和煦,树叶轻拂,鸟语花香,宁静雅致,恍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郭先生向我追忆璜村开基祖迁徙的历史脉络,展开一幅客家人寻求风水宝地的开拓进取,风尘仆仆的画卷。
宁都璜村郭氏家族是永丰层山定功的后裔。从定功祖九世孙国卿祖七世孙呈甫祖(16-年)于年游学到小布上潮定居,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期间先祖们先后从小布上潮迁徙到石塘里郭家坳,又从郭家坳迁徙到璜村岗陇头老屋场,再迁徙到岭头、璜村。
翻开谱牒,回首历史,从呈甫祖到宗泰翁,历11代,多年,四次迁徙易居,凡未迁徙者都少则一、二代,多则五、六代,便盖上了一个令人扼腕长叹的“止”字。
直至朝字派四兄弟在爷爷唐贤的支持下,在母亲王氏的带领下,迁徙到璜村,从此才瓜瓞绵延,千枝万叶。
由此可见,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一个家族要传承下来是不容易的。可以这样说,从呈甫祖开始,璜村郭氏家族能传承下来,是先祖们不满足现状,勇于开拓,不断迁徙,择地而居,艰苦奋斗的结果。
人往高处走,越挪越活。一个家族如果不舍弃不适合自己的旧家园,不往外迁徙扩展,找到适合自己繁衍生息的新家园,老困守在一个地方,是永远也得不到大的发展的,甚至连家族宗脉也难以传承。
我们从风水视角来解读璜村郭氏宗祠群所带来的吉利效应。
古人迁徙是基于相中更优越的生存地理环境。
璜村是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它地处河谷小平原,山环水抱,绿树掩映,地势开阔,村落簇拥。背枕巍巍乌翼岭,面对牛岽笔架山;左临琴冮碧波,右濒梅水潋艳。
庭瑞宗祠内一副柱联就是这种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
“左琴江右梅水,川辉泽媚,焕乎,萃百代冠裳;
前牛岽后翼岭,岳拱山环,伟矣,列一堂昭穆。”
风水学认为,风水是个系统工程,龙穴砂水向有机组合,共奏和谐曲。
从璜村所倚龙脉来看,龙脉来自青塘的雄健浑厚的山脉。
龙越太子山跨梅江,行脉之中,起伏有力,如骏马奔腾,过峡蓄势登乌翼岭,转身探岀璜村冈,至琴冮之滨猛然回首蟠踞于璜村。
璜村郭氏宗祠屹立于龙首之上。难怪,在建庭瑞宗祠中留下了“家狗择祠”、“一把权椅定天井”等许多美丽的传说。
“家狗择祠”讲的是明朝万历年间,璜村郭氏先辈良贵、良能、希春、希祚,春桂等商议,要为璜村郭氏的开山祖庭瑞太公建造一座祠堂,但不知祠址选在何处为宜。
其中一位长辈介绍了一个特殊现象:其家喂养的一条狗,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晚上不在家中守门,而是跑到河边一个小山坡的林地中过夜,把那块地方踏压得平平整整。他还细心地观察,说来奇怪,下了几埸雪,那块地方竟然一点雪也没有。
俗话说,老马能识途,家狗通灵性。族中德高望重者采纳建议,决定就在那里建祠堂。
几位长辈好奇地一同前往察看,果如所说。朝四面八方,远近高低,看了看后,凭经验和常识,一致认为这是个建祠堂的好地方,前有牛岽笔架山,后有翼岭好龙脉,左右琴、梅两江如玉带系腰。
至于具体该怎么建,祠堂的中心点天井定在何处?大家商定,请当地远近闻名的风水先生闵子丁来测定。于是众长辈分工,一部分带领年青人平整地址,一部分负责去请闵先生。
于是又演绎出“一把权椅定天井”故事,讲的是庭瑞太祠择定天井位置的故事。
话说闵子丁先生不知是忙不过身来,还是有意考验郭氏头人们待客的诚心,约了三四次前来看风水选祠址都失信未到,弄得几位长辈多次在工地白等许久。
某日,闵先生又寄信告知郭氏头人,明天上午前来选祠堂地址。偏逢该日负责接待的郭氏头人,一方面是有一件紧要事情耽误了,另一方面是又以为闵先生可能失约不来,故没有在工地上等候。
约上午九时许,一个身穿破旧长衫,手拿一把烂布伞的中年男子来到工地,东雕瞧,西看看后,见没人搭理他,就自个儿把放在一旁的椅子,端起放到一处,独自坐了一会后,拿起布伞就朝对坊方向走了。
过了一会,管事的郭氏头人,来到工地,问大伙是否看到闵子丁先生?众人回答,闵先生没看着,倒是看到一个穿一件破长衫,象叫花子一样的人,没人理他就走了。头人跺脚道:糟啦!那就是闵先生,他是从来不摆架子的,你们不能凭衣取人哪。
说完就跑步去追闵先生,追了好长一段路程终于在对坊九段岽赶上,忙不叠地向闵先生赔不是,恳请其回去看风水。
闵先生说,回去我就不必了,你快回去看看,我坐的那把椅子是否搬动,如果没搬动,就按那把椅子的位置为祠堂天井的中心点,椅子的坐向为祠堂大门的朝向,祠堂建起后就定儿孙满堂,万载兴隆。
郭氏头人赶紧往回跑,幸好闵先生坐的那把椅子没有移动。
于是按照闵先生的嘱附,开挖祠堂天井,竟然挖出五件稀世宝物,族人惊喜不已。此后这五件瑰宝就成了璜村郭氏的吉祥之物,镇族之宝。
经测,庭瑞宗祠、朝问祠、朝道祠,癸山丁向13度,孟鼎祠,恭宽海祠子山午向庚子与戊子小空。云峰祠癸山丁向15度,融泉祠、萃垣祠,癸山丁向12度。土地庙癸山丁向15度小空。
从风水理法来论,郭氏宗祠群坐向以取后龙之优势,面朝秀峰,吉水环抱,左水倒右,纳东方财水过堂,水出西南归库。
一个宗族迁徙带来丁财贵效应。
据统计,当今庭瑞祖子孙后裔男女总数达近5万人;而一直居住在对坊长坑尾的天祖却只近二多个后裔。
庭瑞、天瑞兄弟俩,同样的遗传基因,同样的世系、时间,只是居住的地点不同,繁衍的后代竟相差如此悬殊,这就是各自处的风水环境优劣有关。
由此可见,风水造化之功!
借用第三十九世裔孙学良之语来表达我们对璜村开基祖庭瑞公的生存大智慧的崇高敬意:
“耿耿星河,天下千秋,青山依旧在,祠堂展新容。衷心祈祝庭瑞宗祠,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范传千秋,德泽万代,宗风绵盛无穷期;拳拳期望璜村郭氏后裔,承天恩祖德,担家国族义,自立自强,和谐奋进,英才辈出万载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