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文旅新标杆崛起推动美丽与发展共赢南

科学消除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73189.html

在浪漫的梅江河口,梦幻的柚子洲头,“客都人家”开门迎客!

12月25日,世界长寿之都授牌暨“客都人家”开街、《原乡》公演系列活动在中国·梅州“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以下简称“客都人家”)举行。当红绸布从客乡老街揭落,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人员、游客朋友,一睹华南文旅新标杆的风采,纷纷称赞,“震撼”成为了他们一致的感受。

据介绍,“客都人家”把藏在博物馆的文物、立在大地上的遗产、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打磨成精品,镌刻在梅江河畔,从无到有、建新如旧,成为梅州文旅新兴产业的龙头项目,跑出了“梅州速度”,塑造了“梅州品牌”,创造了梅州旅游新业态。

作为粤闽赣边首个以客家文化为载体的文旅综合体,在许多人看来,“客都人家”将为梅州发展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新活力。同时,辐射周边区域加快乡村振兴,形成“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带动丙雁片区资源互通、要素共享、连片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

“来了长寿之都更加长寿,游了‘客都人家’更想再来,看了精彩《原乡》更恋家乡!”梅州市委书记陈敏表示,梅州将继续用好“世界客都”“长寿之都”金字招牌,整合各类资源,聚焦创新发展,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梅州样本。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汪思婷何苑妮实习生郭雅妮通讯员刘洪桥曾健锋王雅摄影: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除署名外)

文旅标杆

“客都人家”开业点亮梅江花月夜

月色下,红灯笼挂在屋檐,一番诗情画意的景象唤起人们对客乡的记忆。街上人流如织,当晚,古色古香的“客都人家”成为不少梅州人朋友圈的“集赞神器”。

一街贯古今,一步阅千年。客乡老街,有50多座从全国迁建的明清古宅,古朴典雅、文韵生辉,百年古宅与客家非遗、匠艺民俗、美食特产相互浸润、互相融合,客家山歌、汉剧汉乐、花灯纸花、提线木偶魅力绽放。据介绍,客乡老街有13个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馆和70多家各地的美食店铺,致力打造国内最具客家特色的文化旅游特色街区。

当晚,备受瞩目的全球首台客家文化主题实景演出《原乡》正式公演。客家围龙屋式剧场、多平方米的LED屏幕、多面剧幕、巨型移动机械大门、°可旋转推进式观众席……《原乡》以梅州客家文化历史为主线,配合声光水电,景随席动、情随景动,展示着崇文重教、源远流长的客家人文,以及爱国思乡、自强拼搏的客家情怀,极具艺术性、震撼性、民族性,深深打动了观众,掌声不绝于耳。

“客都人家”的景色昼夜各不相同。随着朝阳升起,“客都人家”被绿水青山环抱,放眼望去,碧水潺潺,芳草如茵;而当夜幕降临,客乡老街上千盏灯依次点亮,《原乡》剧目震撼登场,引得游人如织。“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文学家韩愈诗句中的意境,恰如“客都人家”的美景。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事实上,“客都人家”项目是梅州立足生态之美、绿色之深、人文之盛,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苏区振兴的重中之重、希望所在,千方百计、充分挖掘散落在梅州大地上的丰富宝藏,努力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实践路径。

陈敏表示,举办此次活动,是梅州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有力举措,传承创新、弘扬文化的生动实践,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具体行动,将为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树起一座丰碑、刷新一个高度、开创一个模式。梅州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继续用好“世界客都”“长寿之都”金字招牌,整合各类资源,聚焦创新发展,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梅州样本。

副市长、梅县区委书记吴泽桐表示,接下来,梅县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打响“世界长寿之都”招牌,发挥“客都人家”龙头引领作用,以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加快推进梅县区高质量发展,为梅州建设生态发展区先行示范市,为广东的发展贡献梅县力量。

产业惠民

带火全域旅游村民吃上“生态饭”

点亮一条街,振兴一座城。

“客都人家”项目自年11月签约落户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红光村后,历经多个日夜,实现了从无到有,而该项目对红光村的带动效应更是日益凸显。

“红光村位于石窟河与梅江河交汇处,风景秀美,人文资源丰富,但同时也是丙村镇唯一一个没有山林的行政村,此前村集体收益几乎为零。”该村党总支书记温友昭告诉记者。

项目落户,企业帮扶,是红光村蝶变的开始。

年以来,红光村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为契机,与上海翼天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形成结对帮扶。通过核心文旅产业建设,周边配套建设万里碧道、滨江公路、市政道路、石窟河沿线美丽乡村、学校等10个项目,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为村子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带旺了乡村人气。

如今,每天晚上,红光村再也不像过去那样遁入漆黑的夜色中,伸手不见五指。月光如水,华灯璀璨,在“客都人家”的光影映照下,村庄宛如一个“不夜城”。近半年来,72岁的村民伍万基从过去饭后窝在家里看电视变为每天外出散步,谈起村子的变化,他仍连连感叹“不敢相信”。

在红光村开了近30年士多店的温向强同样是这场“蝶变”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年以来,士多店每个月的营业额都在递增,从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22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