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守护长江美丽岸线
来源: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余常海通讯员程竹青
千里烟波,九曲回肠。江津区是长江进入重庆市的第一区,辖区有重庆境内最长的公里长江岸线,这既是资源,更是责任。
近年来,江津区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筑牢“绿色屏障”,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加快打造“绿色家园”,扎实推进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努力把公里长江江津段建成“最美岸线”。
每条河流有专人“照顾”
保护水资源,已经融入到江津人的骨子里。记者在江津区吴滩镇现龙村梅江河边看到,这里河水清澈,一位护河工人正在清理河里的落叶。
在江津,得到专人“照顾”让河水清如许的不止梅江河。截至年10月,江津区8个市控及以上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无劣Ⅴ类水质,长江江津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这得益于江津区全面筑牢“绿色屏障”,补短板、强设施,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
“江津是长江入渝第一区,担起上游责任,更要把好长江入渝‘首道关口’。”江津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松漾向记者表示,保护长江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统筹性的工作,江津区以规划为统揽,强化上下联动,区域互动,全面筑牢“绿色屏障”。
吴松漾介绍,近年来,江津区编制了《江津区长江经济带发展暨城乡融合总体规划》《江津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切实发挥规划对推进长江江津段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引领约束作用。同时,与四川省泸州市签订《长江河道管理协作联动协议》《跨界河流(段)联防联控工作协议》,加强与永川、璧山等地流域协同治理。
除了建章立制,联动协作,近年来,江津区还完成了城镇污水管网建设.5公里,建成城镇(园区)污水处理厂49座、农村污水处理站座。深入进行长江岸线治理,实施“河长制”,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实现沿江个排口“一口一策”精细化管理。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下一步,江津将在长江干流两岸实施退耕还林、码头绿地恢复、场矿及堆积地绿地恢复、林地“天窗”修复等工程,提升青山“颜值”,扎实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
培育壮大充满“硒”望的绿色产业
富硒大米、富硒畜禽、富硒水产、富硒茶叶……江津的土壤里,天然富含“硒”元素,而“硒”被证明对人体有益,这让江津拥有“中国生态硒城”的美誉。
“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深入挖掘特色生态资源,不断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吴松漾说。
“富硒”是大自然对江津的馈赠,也是江津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江津区因地制宜发展粮油、花椒、茶叶、蔬菜、果品、畜禽、水产、中药材等八大类富硒产业近万亩,富硒产业年产值突破亿元。打造“一江津彩”农产品公用品牌,培育富硒特色品牌37个、富硒商标件,认证富硒产品余个。
以此为契机,江津也在全力培育健康产业,打造重要的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壮大医药产业,培育康养产业,依托良好自然资源,打造户外体育运动旅游基地。
在江津,春赏花、夏消暑、秋观叶、冬玩雪,一座四面山,四季玩法皆不同,这既是四面山的生态禀赋魅力,也是江津区立足四面山做大旅游品牌的结果。
江津区按照全域旅游理念,推出覆盖全区、带动全域的“一江两岸”都市游、津南大四面山生态游、津西古镇民俗文化游、津北原乡人文风情游、津东綦河画廊乡村游5条精品旅游线路。
此外,江津区还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加快推动江津与渝川黔毗邻地区文旅融合发展,与泸州、宜宾、自贡、内江、永川、荣昌共同成立川南渝西文化旅游联盟,共同打造中国康养旅游“金三角”。
加快打造“绿色家园”
如今,把家园变得更绿,是江津人民共同的愿望。
“‘绿色家园’的建立,其实是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绿色福利’。”吴松漾表示,目前,江津正在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全力构建“全链无废”发展体系,大力推进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17万吨。推进农业固废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废弃农膜等面源污染物回收全覆盖,广泛开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五料化”利用。推进生产生活垃圾循环利用,引进德国预处理及厌氧发酵系统对餐厨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
“无废城市”建设不仅推进了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也为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重要前提。江津以街头绿地和小区绿化为点,道路绿化为线,公园、广场、游园为面,建设城市公园20余个,“公园城市”逐渐成为江津区的新标签。同时,深入实施乡村综合整治和乡村改造提升工程,黄庄农业嘉年华、鲁能美丽乡村等示范点初具规模。
吴松漾表示,江津将以富硒的独特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推广“全民绿色”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绿色生活环境,为长江江津段描上“绿色”的一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