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展新貌诗画梅江庆丰年南方新闻网
稻谷熟了,金黄稻穗在秋风中低下了头;茶叶绿了,万亩茶园里散发着氤氲茶香;草鱼肥了,一条条在农民的渔网里扑腾翻滚着……从丘陵到平地,一派忙碌的景象。
秋分已至,瓜果飘香,稻黍收成。梅江区庆祝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伴随着金秋丰收喜气,在城北镇玉水古村拉开帷幕。在主会场,各色名优新特农产品纷纷亮相,丰富的农耕民俗文化引人驻足观看。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近年来,梅江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建设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同时,凭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茶叶、蔬菜、稻米、水产、花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实现基地化、集约化发展,成功带动一批相对贫困人口脱贫奔康,带动广大农民、全区人民一起踏上坚实的小康之路。
●南方日报记者黄思华通讯员曾仕谦钟伟才魏键华
丰收节里庆丰收
温良如玉,上善若水。在梅江区北部,坐落着一个具有多年历史的玉水古村。走进玉水村,满眼皆绿处处是景,山顶有绿色的“帽峰”、山腰是大片果林,山涧鱼塘散落,流水潺潺、风景优美、环境怡人。
这里不仅是是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态客家古村落之一,还是梅州市区北部最大的“人文+自然”客家文化生态旅游胜地。“层峦叠嶂路漫漫,雪岭犹存马迹寒。”在几百年前,这里是梅州和江西商品流通的必经之地。当时,两地贸易往来频繁,勤劳的客家妇女将海盐挑至江西,换回大米。这一挑,便是一百多年。
穿村而过、绵延北上的石板路至今保存完好,两旁还能看见光影斑驳的民居和残墙,让人不免联想到当年这里的喧嚣与繁华。几百年后的今天,扁担已不复存在,大米却仍香飘万户,客都稻米成为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满园稻花香,恰是丰收时。9月22日上午,在玉水村,《喜庆丰年》《客家记忆》《我在客都等你》《田埂上日头下》等歌舞正精彩上演,新鲜的水果蔬菜,特色的农副产品琳琅满目……农民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丰收的喜悦,寂静的古村也因这个盛大的节日感受到了久违的热闹。
此外,本次农民丰收节还设置有丰富多彩的多个活动展演点。在主会场入口处,梅江区名优新特农产品展聚集了大量宾客,展出的客都草鱼、客都稻米、梅江区清凉山茶、梅江白宫苦瓜等各色名优新特农产品让人们大开眼界;分布在玉水村各处的村娃学打拳、村姑学唱戏、村嫂唱山歌、传统打糍粑和磨豆腐表演、《打塘脚》表演等一系列民俗文化展吸引人们驻足观看。
在玉水村主会场外,宾客们还分别前往扎上村四季水果基地、绿道兰花基地、爱丽丝庄园,以及西阳镇客都稻米农耕文化展参观,了解梅江农业发展、体验梅江农耕文化。
稻花香里说丰年
走进稻丰实业位于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的精米厂,大米的清香扑鼻而来。走进仓储中心,数名工人在堆积如山的米袋中穿梭,一派忙碌的景象。目前,公司厂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已建成高标准仓库10万吨。
从三十年前的一个小米厂,发展成为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加工企业、省现代产业强企业、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省粮食行业龙头企业……去年,该公司稻米产值达2.7亿元,年增长率17%。梅州市稻丰实业有限公司的成长,也见证了梅江区农业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梅江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农业基础良好,产业优势明显。目前,全区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个、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7家、省名牌农产品34个。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9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梅江区现共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分别是乐得鲜(梅江)蔬菜产业园、梅江区茶叶产业园和梅州市丝苗米产业园。
其中,乐得鲜(梅江)蔬菜产业园致力打造集聚加工、科研创新、生产示范、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年建成后,将带动全区建设高标准规模化蔬菜基地8.5万亩,形成产值达16.8亿元的蔬菜生产、加工、营销、休闲旅游全产业链;
梅江区茶叶产业园按照“一核两区四组团+基地”功能布局,致力打造全国有机茶生产示范样板工程、广东省嘉应茶展示流通区、粤东山区精准扶贫典型示范区,建成后茶园面积2.5万亩,茶叶产量达吨,总产值8亿元;
梅州市丝苗米产业园以“一心、两区、多基地”为空间布局,将打造集水稻选种、育种、种植、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科研及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后水稻总种植面积39.91万亩,总产量18.26万吨;
……
同时,该区统筹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培育出“东方美人茶”“清凉山绿茶”“赤树珍茗”等茶叶特色品牌,研发出霸王椒、白玉茄子、香芋味南瓜等蔬果新品种。“客都草鱼”“客都稻米”“梅江区清凉山茶”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今年上半年,“梅江区清凉山茶”“梅江白宫苦瓜”“梅州客都稻米”还入选了广东省第三届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梅江区清凉山茶”“板盖坑雪莲果”录入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成功带动一批相对贫困人口脱贫奔康,更多“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喜获丰收。
小康路上齐致富
在这次丰收节系列活动中,梅江区还评选出了“十佳新农人”,阙文光就是其中之一。
在深圳创业5年多后,阙文光回到家乡转型新农人,于年成立了文惠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该合作社通过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品牌建设、创新线上线下销售,辐射带动了多农户和贫困户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原来,当地农户种植技术较落后,导致蔬菜的产量少、产值低。为指导当地农民深耕细作,阙文光通过开展各类培训班,并推广优良品种,不仅解决了农户在种养方面的疑难困惑,而且改变了当地农民单打独斗的粗放模式,提高了蔬菜的质量和档次。
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贸市场客流量锐减,市民以往“出门买菜”也变成了“在家等菜”。为此,阙文光在短时间内调整销售策略,根据市民需求推出了同城“无接触”配送服务。“我们还通过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破解了贫困户找不准产业、产不出商品、进不了市场的生产经营瓶颈。”阙文光说。
文惠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是梅江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采取引导、扶持、扩大、提升等培育措施,大力发展一批经济实力、竞争能力、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并联合千家万户发展农业产业生产,走出一条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以及“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带动农民耕山致富。
同时,自年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以来,梅江区还依托清凉山茶叶、乐得鲜蔬菜和稻丰丝苗米三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全面推进各村特色扶贫种养项目,逐步培育出了塘青村金柚、太平村苦瓜、北联村枇杷、双黄村葡萄、直坑村茶树菇、金丰村蜂蜜和新联村稻米等一批“一村一品”特色种养项目。
“针对扶贫农产品的特性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梅江区也对应成立了消费扶贫馆,主要采用‘线上电商+线下馆’的双流量经营模式。”梅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线下主要是对农户的扶贫产品进行统一的检测、包装、营销、策划;在线上则是将产品经包装后登录各电商平台,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动,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充销售渠道,助力农户更快更好增收。
同时,梅江区还打造了一批农电商平台,区内有梅州市电商协会、客天下农电商产业园,“i梅江”“中任优选”线上平台正式上线,“电商+农产品”模式进一步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梅江区消费扶贫馆内经组织省扶贫办认定的扶贫产品有50多个品种,包括农产品、大米、茶叶、蔬菜、水果等品种,带动了贫困户将近多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