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侨批家国情千里尺素抵万金南方新闻网

白癜风症状都有哪些 http://m.39.net/pf/a_4580695.html

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迁徙历史。千年之间,他们从中原不远万里而来,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迁徙,从山的这边走到海的那边。在海外,在那个交通、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侨批成了华侨与家乡亲人沟通的唯一途径,也是华侨缓解乡愁的唯一办法。

泛黄的信纸上,清秀的字迹饱含深情:有铿锵的爱国之情,也有对妻儿的浓浓思念,更有远在异国他乡的客商对诚信经营的坚守。一封薄薄的侨批,一头牵着羁旅异乡的海外赤子,一头连着翘首以盼的故土亲朋。

侨批纸短,家国情长。每一封侨批,都蕴含着灯光下手写家书的温情和恒久不失的思念情感。如今,梅州侨批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仍是梅州华侨心系家乡、亲人,艰苦创业、拼搏的历史见证,是华侨之乡历史的述说者,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保护梅州侨批刻不容缓。当前,梅州正积极抢救和保护侨批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如何做好侨批文物的保护、研究、开发仍是梅州要攻克的重要课题。

产生

漂洋过海传乡情

在梅州市侨批档案馆,一张张泛黄的侨批被装裱在三面墙上。这些侨批,字迹有的洒脱、有的工整;行文有的朴实动人、有的文采飞扬。每一封侨批的背后,都有着动人的家国故事。

“汕头出海七洋洲,七日七夜渺茫茫。行船三日吾食饭,记妹言语当干粮。”一首山歌,唱出了当年客家人漂洋过海的心酸。这些背井离乡的客家人,闯过大风大浪,最后在异乡扎根下来。他们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故乡亲人,于是一封封饱含思乡爱国之情的侨批便应运而生。

有侨才有批,侨批的产生与水客的出现原因相似。“早期的海外移民,出国前都生活在以家族为中心、以家庭为本位的宗法伦理社会,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和小农经济的影响,普遍存在‘百善孝为先’和敬重同族同宗长辈、亲人的孝悌观念和血缘意识。”梅州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邓锐说,正是基于此,他们对父母、妻儿和其他亲人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就是——源源不断地向家乡眷属提供养家和其他各种生活费用。

梅州市东南亚归侨联谊会原会长罗秉文10岁时从印尼回家乡,他的爷爷和父亲则留在了印尼打拼,他们家最期盼的就是从南洋过来的侨批,“我们家吃肉都是靠赊账的,从年头赊到年尾,直到收到阿爸(父亲)寄来的钱,我们才能去结账。”

“批一封、银二元”。大部分出洋谋生者的初衷不是落地生根,而是想赚一些钱寄回家乡,赡养家人、买田地、建房舍、置产业,光宗耀祖,福荫子孙。

“侨批业是由水客业发展而来的,一般说来,侨批业的出现是在水客产生之后。”邓锐介绍,明清时期,沿海人民出洋谋生比较多,他们与家乡亲人联系及寄送安家费,多靠随轮船往返的水客代带。随船的水客数以百计,代带的信款成批到达家乡,使“批”成为华侨寄信款回乡的代名词。时人称寄款为“寄批”,回执就称为“回批”。

看着一张张侨批,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水客一户一户登门向华侨揽收现款,在各乡亲委托交银款时,清楚地写明所交家属姓名、地址及银数若干,并加上简单附言,往往是万缕思念化为寥寥几句。侨批寄抵国内后,由熟悉可靠的“批脚”逐户按址送交,及时收回批,寄返海外,仍然是一户一户地登门交还。

尽管海外侨胞中有很多不认识字,寄批时需请人代笔。批信内容十分简单,往往就是报一声平安,但对分隔于海洋两岸的华侨华人家庭来说,“平安二字值千金”。

“小时候的我们,一听到有水客带着侨批来了,就像过年一样开心,因为我们知道父亲给我们寄钱、衣服、油回来了!”归侨李月香和哥哥李奇生回忆起小时候家里收到侨批时的情景,“那时候由于受国际形势影响,侨批里的钱都是用‘药丸’来表示。父亲寄过来的钱除了家里日常开销外,还剩的则用来买田地。”李月香说。

侨批不仅渗透了海外侨胞的血泪和汗水,也蕴含了他们对祖国、故乡的一片深情。“我记得我们村有个华侨在外边挣了比较多钱,便通过侨批,寄钱回家乡修路。以前我们走的是坑坑洼洼的泥路,后来就平坦好走了!”归侨李瑞芳回忆。

随着侨胞需要回寄的款项、物品数量越来越多,侨批成批地增加,单由“水客”接单已经难以满足侨胞们的需求,于是出现了侨批局。

有的侨批局为了争取顾客,还派出专人深入各个橡胶园、锡场、工厂,接批并按期送回国内亲人回批。不少送批员还代寄批人写批信和宣读回批,听到乡音家讯时,侨胞感动得热泪盈眶。对长期漂泊在异乡的华侨华人而言,家书是他们感情交融的场所,是将海外华侨华人和家乡紧密联系起来的纽带。通过批信和回批,海外侨胞与家乡亲人互诉思念,心灵得到了慰藉。

价值

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奔流不息的梅江水流入韩江,奔向辽阔的大海。顺着水流漂泊的客家人,也随之到了世界各地。

年近八旬的归侨黄长安,站在梅江桥头,望着悠悠梅江河陷入了回忆。

梅州是他的第二故乡。年,他从印尼回福建读高中、读大学,在福建他结识了同样是归侨的妻子。妻子是梅州人,两人于年一同回到梅州生活。

“在印尼,我经常帮父亲寄送侨批,主要是寄款给家乡的爷爷奶奶。”黄长安回忆,等到他回福建读书时,父亲又会定期给他们寄侨批,都是学费和生活费。来到梅州,他同样感受到了梅州华侨之乡的侨批文化。

从寄侨批到收侨批,黄长安深有感触。

“我的父母亲一直居住在印尼,好长一段时间,我与他们的联系就是一封薄薄的侨批。虽是一张纸,当时在我们心里值千金,侨批为华侨搭建了一座与家乡父老沟通的桥梁。”黄长安说,侨批演绎的亲情乡情仍历历在目。

侨批的令人动容之处,是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

在梅州市侨批档案馆内,右边的墙上挂着梅县华侨杨露义的侨批。一共有87件,里面记录着从年至年长达28年的时间里,他从未停止对嫂子一家的经济和精神支持。“他的哥哥很早就不在了,但他没有就此放弃照顾哥哥的家人,体现客家人不论身在何处,不忘家人、有情有义的传统美德。”梅州市客侨博物馆馆长魏金华说。

国学大师饶宗颐认为,侨批可以媲美“徽州契约”,并题词以“海邦剩馥”誉之。又言“盈天地间之一切资料,无非史也”,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年,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年,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申遗进一步表明了内容丰富、底蕴深厚、跨国属性鲜明的侨批档案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已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海内外侨胞、侨眷都将为此感到欣慰和自豪。”梅州市档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侨批是海内外华侨华人社会的百科全书,里面包括了社会史、经济史、华侨史、文化史、国际关系史等内容。”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原理事长王炜中说,侨批涉及的内容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是可贵的研究资料。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具有不可替代性、原始性、唯一性。

侨批对金融、邮政、海内外交通、华侨史的研究都极其重要,尤其是金融和邮政。在银行和邮政没有出现之前,侨批其实就具备了这两项功能。侨批是银和信合封,银即是金融,信则是邮政,可以说侨批对国际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侨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现实价值,还有审美价值、伦理价值。侨批上有各种各样的邮戳、批号、货币等,以及侨批中优美的毛笔书法,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习惯和文化观念、伦理道德、尊卑秩序,是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延续。”全程参与侨批申遗的邓锐说,侨批中的许多价值仍有待开发。

侨批不仅是一张张汇款凭证,而且是历史真实的见证,也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华侨史的重要文献,为海内外研究中国历史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对梅州人民来说,则是了解家情、乡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让后人发扬侨批文化所承载的精神。

保护

广泛征集分类整理

广东侨批主要由潮汕侨批、梅州侨批、五邑银信三部分组成。其中,五邑地区拥有4万多封银信,潮汕地区10多万封。由于梅州的侨批大部分在民间,数据较难统计,除了保存在客家博物馆、梅州市侨批档案馆外,还有很多收藏在民间收藏家里。

“纸质的侨批易损、易毁失,如果损毁则不可再生。随着社会变迁,侨批今后只会越来越珍贵。”王炜中表示,侨批遗产的收集、保护、传承、推广,使命艰巨、任重道远。

梅州是华侨之乡,保护、传承侨批具有深远意义。

保护、传承侨批,梅州在行动。年9月1日,梅州市政府成立了侨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发挥档案局的优势,配合做好侨批申遗的各项工作,组织专家学者挖掘侨批资源,撰写论文,参加侨批研讨活动。年6月,梅州市侨批档案馆成立。

年,侨批申遗成功后,梅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梅州侨批的收集。要求所有梅州侨批都要上交客家博物馆统一收藏,并对侨批捐赠者魏金华和邓锐给予了一共万元的奖励。

“侨批是非常珍贵的文物,需要妥善保管。我认为由政府来保管是最好的,而且政府可以组织对其进行分类研究,挖掘出侨批里丰富的精神内涵,然后将其传承下去。”邓锐呼吁,社会各界共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31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