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垃圾分类全覆盖梅州还要迈过哪些槛
夜幕降临,位于梅城客都新村小区内的智能垃圾分类亭前,不断有拎着多个垃圾袋的居民刷卡,把事先分好的垃圾投放到对应的智能垃圾桶,旁边还有督导员进行指导,两辆颜色各异、标记着“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收运车同步收运,保证小区垃圾当天及时清理。
自梅城开展垃圾分类先行点工作以来,围绕建成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一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硬仗”如火如荼地展开。设置垃圾分类箱、取消垃圾上门收运、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采取积分奖励、建立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和垃圾分类处理体系……通过探索“市场化运营+社区自治”的新模式,示范小区试点垃圾分类工作正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垃圾分类,换来了居民愈发干净整洁的小区居住环境,得到了越来越多居民的参与支持。按照计划,梅州要确保实现年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关系民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梅州市将总结试点小区的垃圾分类经验,持续大力推进其他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梅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南方日报记者梁时禹马吉池
A垃圾分类,你分对了吗?
吃完晚饭,居住在梅城金港花园B栋的吴先生一家按照惯例,把鱼骨头、猪骨头、瓜皮果核、易拉罐等摆放整齐、分类装袋,准备散步时丢放到小区内的智能垃圾分类箱。
这样的生活习惯他们已坚持了一个多月。
日前,梅江区江南街道与梅县区新城办事处被确定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试点,位于梅江区江南街道办的阳光花园、金港花园、客都新村C区,梅县区新城办事处的市交警宿舍、状元楼、金富花园、和谐小区等居民小区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先行点工作。
一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硬仗”随之打响。一个多月来,为了搞清楚“这是什么垃圾?”这个问题,试点小区的居民跟垃圾“较上了劲”。
在阳光花园小区,记者看到了投放于小区内的智能垃圾分类亭。垃圾桶共8个,有4种类别,分别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可回收物又设4个桶,分别装玻璃、塑料、金属和纸张。每个垃圾桶下都印制了居民日常投放的垃圾的图画,居民投放时可参照其进行投放。
梅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期在试点小区开展大量垃级分类宣传动员工作,但还是有不少居民存在随手扔的习惯,部分居民表示分类投放很麻烦。
对于新的垃圾分类标准,金港花园小区业主吴先生提出疑问。“以前住户习惯性把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部分。生活中废旧电池之类的有害垃圾,他们都会分开装好,但是没有分那么详细,想分也不知道该怎么分?”
为了提升居民的分类意识和分类准确率,随着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梅州聘请了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助试点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6月初我们就进驻小区,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广州枫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雷帅锋说,该公司负责梅江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相关工作。“目前我们在小区设置了智能垃圾分类亭,同时聘请督导员,指导和监督居民。”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群众分类意识的提升以及垃圾分类的准确率是关键。”雷帅锋说,他们聘请了督导员在小区投放垃圾的高峰期定点值守,通过督导提醒小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并将分类好的垃圾进行准确投放,减少居民错误投放垃圾的情况出现。
“一个月前就有督导员每天过来指导,大家慢慢习惯,都知道怎么分类了。”小区居民叶先生告诉记者,垃圾桶旁还放置了一个“自动贩卖机”,里面有各种饮料以及垃圾袋,居民按类别投放垃圾之后,可获取一定数额的积分,通过积分兑换相应的物品,现在大家也比较有动力了。
“通过宣传和引导,经过1个多月的试运行,目前各试点小区住户都积极参与进来。”梅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总结试点小区经验的基础上,梅州进一步扩大了城区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范围。
据了解,今年7月,梅州城区选取了梅江水岸、旭日花园、梅江碧桂园1期、温馨花园、红星花园等小区作为第二批垃圾分类试点。同时,根据前期摸底,初步拟订江南街道重点示范片区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8月份垃圾分类工作范围将扩大至14个示范社区的28个小区。
垃圾分类,不再是停留于口号和倡导,而是动了“真格”。目前梅州试点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有序推进,居民的参与感和积极性也随之增强,垃圾分类的准确率也不断提升。“期盼在政府要求、公民自觉、企业助力,多方合力下,梅州城区能如期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梅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B取消上门收运,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推进,逐步取消环卫人员上门(楼)收运生活垃圾也成为广大市民热议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加快推进梅州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切实提高梅州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梅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局日前代拟了《关于梅州城区取消上门(楼)收运生活垃圾的通告(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并广泛征求社会公众及各部门各单位意见建议。《意见稿》指出,梅州城区拟从通告发布之日起,逐步取消上门(楼)收运生活垃圾。
“目前,梅江区城区范围内的生活垃圾收运,大部分仍实行环卫工人上门(楼)到户收运的方式,这种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要求。”梅州市环卫局办公室主任梁辉说。
据梁辉介绍,当前上门(楼)收运生活垃圾方式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效率低,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大;二是生活垃圾放置在门口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楼道、平台等公共环境;三是不利于对市民分类情况的监督管理。
垃圾分类是一个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到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过程管理链条。梅州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取消上门(楼)到户收运垃圾,对居民养成分类习惯、对整个管理链条有着重要影响。
梅城金港花园小区此前生活垃圾由环卫工人上楼到户收运,自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已率先撤掉了位于楼层的垃圾桶。“以前垃圾放在楼层的垃圾桶就有专人来收,现在得自己分好类拿到楼下分类亭投放。”居住在该小区A栋的罗先生说,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适应,现在慢慢成为习惯,垃圾收运方式的转变让大家更重视并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
目前,首批示范小区均取消上门(楼)收运生活垃圾,不少居民分享了这项工作带来的好处。“以前生活垃圾倒在垃圾桶里,楼层间经常会出现异味,有时候还会出现垃圾桶爆满,导致垃圾落地现象出现。现在垃圾不仅不落地,整个小区各个楼层及公共场所感觉整洁了很多。”
住在梅州新县城的饶女士认为,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对取消上门(楼)收运生活垃圾表示肯定。“不同于梅城其他小区,我们小区一直以来没有上楼收垃圾的形式,都是自家把垃圾带下楼投放。这样各家各户不会随意把垃圾放在电梯或楼道门口,影响环境卫生。”
取消上门(楼)收运生活垃圾,对于此前已有上门服务的小区来说是较大的考验,一些市民对实行垃圾分类、取消上门收运的做法不理解。不少居民坦言,现在丢垃圾太累,平时只需要将垃圾放在门口,而现在需要将垃圾投放到50米甚至米外的垃圾桶。
对于全面推行取消上门(楼)收运生活垃圾,还有居民提出了不少建议。希望在正式推行之前,配套设施能及时跟上,并实行专人管理,对随意丢弃垃圾的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有了标准,每个人都能遵守、重视,大家自然能够做好。”
“取消上门(楼)到户收运垃圾不会实行‘一刀切’,这中间会有一个过渡的时间。不是说在垃圾分类设施还没落地、分类准备还没做好以前,立刻就取消上门(楼)收运。”梅州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说,结合示范片区的开展情况和现有环卫设备实际,市环卫局正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逐步完善收运体系。
“目前,全省都在实施垃圾分类,梅州也将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切实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合理改善工作,让垃圾分类工作更合理、更深入人心。”梅州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说,推行垃圾分类,也希望居民理解、支持,共同参与,确保实现年梅州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C全域推进,难点在哪里?
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在试点小区的全面铺开,将垃圾分门别类正逐渐成为小区居民的生活习惯。“每天晚饭过后,我们就会将分好类的垃圾打包好,扔到智能垃圾分类亭内。”住在客都新村C区的刘婷婷说。
而在梅州市内的公共机构,分类垃圾桶也渐渐取代原有的混装垃圾桶。记者走访梅江区委区政府、梅州市环卫局、江南街道办事处等地,发现分类垃圾桶已摆放在楼道醒目的位置,不少工作人员开始注意垃圾的分类投放。
垃圾分类持久战,梅州取得了良好的开局。“目前,梅江区三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居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已达%;三个小区的垃圾减量比例均超过50%。”广州枫榆物业管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梅州将面临新一轮挑战。按照《梅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划,到年底,梅江区、梅县区分别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垃圾分类将在梅江区江南街道、梅县区新城街道全域推广。
全域推广,意味着要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案,将从试点小区内总结得到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辖区内多个小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施。在这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难题。
以江南街道为例,该街道为梅州市中心城区,下辖14个社区内有约个小区,而且有大部分小区属于无物管、无保洁、无保安的三无小区,相较于现代化商业住宅小区,推动垃圾分类难度较大。
而且老旧小区和单元楼的居住群体多数属于退休的老年人,上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需要工作人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取消垃圾上门收运对于这些小区住户来说,下楼投放垃圾不方便、过去的习惯难改,推行垃圾分类仍存在不小的难度。
在江南街道,还有着许多居民自建的独栋楼房,对于独栋楼的智能垃圾分类亭的设置也是一个难题。“对于垃圾桶的设置,大多数居民都存在着‘邻避效应’,不希望垃圾桶在家附近,也不希望垃圾桶离得过远。”红光社区党委副书记罗碧裕说,该社区内的溪宫路与溪南路两旁有许多独栋楼房。
对此,梅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发挥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堡垒作用,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发动志愿者、老党员、老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同时建议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培育组建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和服务等活动。
垃圾分类,与许多公共事务相同,短期行动容易,长效推动不易。如何在成功迈出第一步后让社会自身顺畅“跑”起来,也只有这样,一时兴起的“兴奋劲”才会内化为持久的习惯。
如何形成长效机制?怎样的投入是有效的?怎么样才能使垃圾分类的社会成本降到最低?梅州仍然在摸索。
他山之石
广州加速打造全国垃圾分类样板城市
走进天河区车陂村,穿过层层叠叠的小巷,不时可以看到墙壁上、巷口设置有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识,一张车陂村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分布图详细标出了分布在车陂涌以西的23个定时投放点。
自《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实施两年以来,广州市垃圾分类呈现出新成效、新亮点,“广式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特色”正在成为全国垃圾分类的经验之一。
据了解,《条例》为全国首部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以良法善治为基础大力推动垃圾分类,创新回收模式、回收制度,加强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置环节的衔接,形成统一完整、协同高效的全过程运行系统,为解决生活垃圾治理这个大难题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广州样本。
以《条例》为基础,广州市全面梳理生活垃圾分类执法事项,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执法自由裁量权制度,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执法格局。
目前,全市11个区均有生活垃圾分类执法立案,共检查各类单位4.7万个(次)、教育整改1.9万宗、行政处罚多宗、罚款金额万元。针对限塑和过度包装问题,检查经营企业、市场、个体户共3.2万次,责令整改户,查办案件宗。
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但从根本上来看也需要立法的支持。充分的法律保障,不仅能有效规范居民日常的垃圾分类行为,也能为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提供法律依据,从而使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开展。
两年来,为实施垃圾源头减量,广州市还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印发《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阶梯式计费管理暂行办法》,对进入终端处理设施的区实行“多产多付费”的阶梯式计费管理;印发《广州市购买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服务管理试行办法》,对废玻璃类、废木质类等、低值可回收物按上年生活垃圾处理费用综合单价给予回收企业补贴;出台《广州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区域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实行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区域生态补偿,以受益地区向受损地区补偿;制定实施《广州市餐厨垃圾就近就地自行处置试行办法》,规范餐厨垃圾就近就地处理,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在法律完善的情况下,广州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按照“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总体思路,狠抓关键环节,已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提前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试点目标,在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考核排名中位居前列,加速打造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样板城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