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解读秀山通道三化筑牢乡村振兴
产业兴环境美
走进秀山,良田美地,沃野千里,美丽村庄如珍珠散落,田野、村庄、农民、游客,在秀山交织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农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
眼前的画面,正是秀山县紧紧围绕交通干线、河流干道,实施生态美化、村庄靓化、农业产业化“通道三化”工程,并以此为抓手,守好“三农”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年以来,秀山县粮油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新增特色产业基地4.5万亩,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75个,“一山两盖”3个万亩连片产业带基本建成;新建“四好农村路”公里,改造户厕1座,森林覆盖率已达57.7%,县域9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梅江河获评“重庆市美丽河湖”称号,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
生态美了,产业旺了,百姓富了……一条生态美、村庄靓、农业产业强的乡村振兴路径逐渐清晰。
生态好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平坦的柏油路直通村民家门口,漂亮整洁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之中,美丽的鲜花绿植扮靓村庄,自来水、天然气通到每家每户……走进秀山县清溪场街道东林村,处处洋溢着“幸福乡村”的味道。
“以前,家家的废水、脏水都往外泼,或是直接排到河里,污水横流、蚊蝇滋生、臭气熏天。”清溪场街道张晓芬说,“但现在好了,污水处理厂修好投入使用,周边的环境干净多了。”
张晓芬所说的污水处理厂,是秀山县生态环境局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所建设的。
据了解,清溪场街道的污水处理厂年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扩容,由最初的“厌氧+人工湿地”的工艺升级为“AAO+AO”工艺,日处理污水量由原来的立方米/天扩容为立方米/天,污水收集覆盖东林、永进、新华等居委会2万余位居民,收集面积达3平方公里,极大改善了当地水生态环境。
“自污水处理厂建设投用以来,家家户户都自觉将污水倒进接通管道的水池,通过污水管网进入污水站,经过生化处理达标排放,排出的水可用于田园灌溉等,让辖区内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清溪场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像清溪场街道这样的还有很多。近年来,秀山县生态环境局坚持以污水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清溪大寨环境美
目前,秀山已建成2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合计立方米/天,铺设污水管网.54公里,已建成21座村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合计立方米/天,铺设污水管网约.3公里,人口较分散的地区,以卫生厕所改造为重点,在杜绝化粪池出水直排的基础上,就地就近农田利用,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探索建立起村级污水处理厂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助力农村污水治理高质量推进。
农村污水治理仅是秀山乡村生态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秀山县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党建引领生态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实现生态宜居、乡村美丽。
△石耶镇鱼梁村
其中,通过推进68个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环境问题整治,定期开展水源地水质监测,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对9个灌区、22个供水水厂、26个工业企业、3个服务业进行重点管理,全力保障了辖区内居民的饮水品质安全。
通过积极推进村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污水处理厂监测、水质量监测等生态环境监测,推动秀山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扎实推进秀山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聚焦“锰矿山、电解锰、锰渣场”三大源头,全面推进锰行业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推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目前,该县23个锰渣场,4个已完成治理,9个正在实施,10个完成初步设计,并将陆续招标实施。
下一步,秀山县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推进农村村级污水治理工程,平江河、溶溪河、梅江河水生态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进一步完善水、气、声监测体系;开展“两山”示范基地创建。
村庄美擦靓乡村振兴底色
走进钟灵镇凯贺村,一座座院落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宽敞整洁,在明媚的阳光映衬下,俨然一幅美美与共、秀美靓丽的美丽乡村画卷。
这如诗如画的美景背后,凝聚着秀山持续推进“村庄靓化”,全面提升村庄形象,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和干劲。
“‘村庄靓化’作为‘通道三化’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抓手和载体,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有效举措。”秀山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多年来,秀山县坚持以营造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按照“以点带面、以线带片、逐步深入”的原则,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抓好农村改厕、污水治理、垃圾处理、村容村貌、面源污染“五件事情”,全面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打造美丽和谐宜居村庄。
涌洞镇是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
近年来,涌洞镇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擦亮乡村振兴底色的重要抓手,在河坝、野坪等村开展试点,通过发动群众,清理卫生死角,更换陈旧篱笆,栽种芭蕉树、绣球花等绿植,并充分利用本地农村建筑和生活废弃物,美化破旧房屋,简朴有特色,让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走进涌洞镇野坪村,干净的街道、敞亮的小院,在绿植红花中,相映成趣,俨然一幅乡村生活的美丽画卷。
“环境美了,心情好了。”野坪村村民姚昌辉脸上充满了幸福的微笑,这两年村里改造得不错,村民房前屋后都栽种了鲜花和绿植,整个人居环境全面提档升级。
△涌洞镇全景 摄/李洪森
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三分在建、七分在管。
秀山县通过做实做细乡村治理,建立起长效机制,用好积分制度,开展考核评比。并将村庄靓化相关事项量化为积分指标,实行积分制度管理,通过“爱心超市”挂钩兑换日常用品的形式,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和内生动力,让村庄靓化有“分值”更有价值。
同时,结合各乡镇、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立日常监管和保洁机制,依托村级公益性岗位力量,深入推进日常保洁工作,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有人管、有人干的同时,结合“村规民约”制度,教育约束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树立良好文明新风尚。
通过开院坝会、村内大喇叭、 未来,秀山将持续推进“村庄靓化”工作,以“净、绿、美、亮”为目标,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擦靓乡村振兴新底色。
产业旺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展乡村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沿着平坦宽敞的柏油路,走进平阳盖山银花百里长廊,大片的银花随风摇曳,香飘四溢,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溪场街道平阳村,离秀山县城区30公里,是秀山百里山银花长廊的核心区。
“这里山银花基地共1.1万亩,产业覆盖全村%农户,是重庆市农业产业‘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农业部中药材山银花高质高效行动示范项目核心区。”秀山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村山银花鲜花产量万斤,采花务工收入万元,实现总收入万元,户均增收2.4万元,实现了人人摘花、户户增收。
△平阳盖金银花丰收
在秀山,像清溪场街道平阳村这样,因山银花而兴,富足百姓“口袋”的还有很多。
多年来,秀山县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集中资源力量,培优育强一批种植大户,示范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在全县建立了山银花基地21.3万亩,覆盖了全县15个乡镇52个村2万名余农户。
山银花仅是秀山聚焦乡村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剪影。
近年来,秀山县坚定不移走产业优先,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抓手,因地制宜,深度挖掘资源潜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形成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培育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助推全面乡村振兴。
通过围绕主要通道布局农业产业,秀山已建成以“一药两茶”为主的五大特色产业97.3万亩,“一山两盖”三大特色示范基地基本建成。今年上半年,完成中药材投产面积20.8万亩,产量4.67万吨,实现综合产值9.6亿元;茶叶采摘面积10.8万亩,产量吨,实现综合产值14.38亿元。
坚持“一产一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完成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9家、链主企业5家、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1条、市级农旅融合精品线路4条,基本形成了“产前有支撑、产中有基础、产后有保障、产业链拓展有空间”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上半年,实现农特产品电商销售额7.83亿元,农旅融合产值3.2亿元。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特色产业是核心,品牌化建设是基底。
近几年,秀山县品牌力量不断提升。落实品牌宣传推广补贴机制,新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重庆名牌农产品8个;完成注册国家追溯平台家,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未来,秀山将持续推进三大特色产业示范带和“通道三化”工程,全面提档升级“一药两茶”等主导产业,在农业产业质量提升、农业产业品牌培育、完善农业产业发展链条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快秀山农业产业发展,助力秀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图片:秀山县委宣传部
来源:重庆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