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屋复活记梅城望杏坊醉经楼司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4414714911368070&wfr=spider&for=pc

“文物由来第一流”,这是大文豪郭沫若在考察梅州时写下的诗句。

梅州是著名的文化之乡,作为梅州的主城区,历史上的梅城,不仅是政府机构的所在地,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内有诸多书院、私塾等。如要寻一处能展现千年嘉应文脉精华的代表,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位于梅城江北的望杏坊与攀桂坊。

望杏坊周边人居环境近年来有了明显提升。图为珍珠公园。

近年来,在梅州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梅江区着力推进“一城两坊”保护开发利用工作,重焕老城光彩,不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招牌。

年5月,梅江区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启动望杏坊内第四批梅州历史建筑醉经楼、司马第的修缮工作,历经半年多时间,两座历史建筑重现昔日风采,于近日正式对外开放,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走访。

文风鼎盛

涌现大量书香门第

冬日暖阳下,缓缓漫步于梅江区西郊街道望杏坊的珍珠公园,花繁树茂,令人备感惬意。散落在其周边的老街古巷、名人故居,近几年来经过一番保护挖掘、活化利用,成了梅城的一张张亮丽名片,为梅州文化之乡增添了新的注脚。

望杏坊,取之《程乡县志》中王仕云的《望杏坊记》:“左则桂乎是攀,右则杏焉在望”,寓意着孕育位极人臣的读书人之意。望杏坊位于梅江区西郊街道萝卜坪、十甲尾、长巷子、大觉寺一带,延伸至辅庭路、黄泥墩、禾好塘、月影塘、更楼下周边,它见证着客都文化辉煌的价值,是梅州城区乃至整个客家地区宝贵的历史遗产。

自古以来,梅州便有崇文重教的传统。清初期,梅城有民谣曰:“百花洲尾齐州前,诸生出状元”,民谣虽短,人心可知。在“一朝高中,平步青云”的科举时代,许多读书人在梅城西郊结群而居,一时文风鼎盛。

为了改变命运,结群而居的读书人勤奋好学、相互激励、努力上进。清康熙年间,当时梅州知县王仕云为当地浓厚的读书风气所触动,深深体会到读书人的良苦用心,便顺应民意,祈望“人才辈出”,在当时人流比较集中、文风一贯盛旺、具有历史代表性的建筑物大觉寺前建了一个坊表,题名“望杏坊”。

康熙十二年,坊表立才数月,附近民居火灾,殃及坊表,致倒塌湮灭。因牌坊的竖立,当地居民便把这一带习惯性地称为“望杏坊”,后坊表虽毁,“望杏坊”地名却延用了余年。

醉经楼由清道光年间时任广西道监察御史的黄仲容兄弟五人所建,用于纪念已逝母亲。

如今,走进望杏坊,联科第、醉经居、仁风楼、贻谷楼、鹤和楼、节操楼、如意堂、都察院、秋官第、活泉书室等古建筑仍在当地保存良好,文雅飘逸,书香拂面,旁证着望杏坊在科举时代人文鼎盛的荣耀。

这些建筑的居住者均是望杏坊内有名的书香家族,每一座别致文雅的古民居,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梁氏家族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梁氏的十八世祖梁慎桢,嘉庆十六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中书、礼部郎中,后人称为礼部公;梁慎桢的六子梁心镜在道光二十八年考中举人,在福建任州官,人称刺史公;梁心镜的儿子梁国瑞(字辑五)也是举人。到了这一代,梁氏与黄遵宪家族及其所在的攀桂坊黄家之间开始通婚,民国时期著名女教育家梁浣春便嫁入了黄家的恩元第,梅城两大书香之家由此被人称为“上市梁,下市黄”。

望杏坊清代曾走出八名文武进士和数十名举人贡生,其中有“一里同科三进士”的黄仲容、林丹云、张敦道;还有武进士颜鸣皋、颜鸣汉兄弟,颜鸣皋官至福建台澎总兵、诰封武显将军;颜鸣汉官至福建陆路提督兼水师提督,诰封振威将军。颜氏兄弟能文善诗,诗作在《国朝岭海诗钞》《梅水诗传》里流传至今。

这里还曾培育出许多专家学者和教育家,如梅州最后一批秀才之一梁伯聪和民国著名教育家梁浣春。梁伯聪擅长诗、书、画,遗著《梅县风土二百咏》,培养出林风眠、李金发、黄药眠等一批知名杰出人才。

修旧如旧

打造文化保护传承新标杆

宽5.8米、高8.8米,来到西郊街道中华路与辅庭路交界处,这便是“望杏坊”牌坊的所在。牌坊正面由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彭大海题写牌名“望杏坊”,背面则由中国著名建筑学家黄锡璆题写“钟灵毓秀”四个大字。

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年,根据梅州市、梅江区有关活化利用“一城两坊”的工作部署,望杏坊项目正式启动,一系列保护修缮工作接连展开。

西郊街道专门成立望杏坊历史街区提升改造项目工作专班,收集挖掘望杏坊项目范围内的名人故居、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等资料,有序开展保护修缮、提升周边人居环境水平工作;望杏坊所在的黄泥墩社区大力开展清淤、排污、砌堤、栈道修建等水环境整治工作,并推进鹤和楼等4座古民居修缮工程以及太史第侧占地约平方米的停车场等项目。得益于群众无偿出让土地,项目建成后不仅提升了人文景观,也为群众就近停车提供了便利。

“老屋修缮、环境整治都是好事,配合是应该的,对大家都有好处。”醉经楼建设者黄仲容的后人黄庆宁在黄泥墩社区居住了数十年,对望杏坊一带的感情深厚,“许多宗亲不在老屋常住,修缮老屋的相关事项我及时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23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