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丨张兴莎开进大山深处的慢火
张兴莎。
你坐过这样的火车吗?如果恰好是在春运挤火车,那一定会记起那个一边大声催促,一边把你使劲往里推的列车员。这是上世纪90年代火车大提速前,我国最主流的交通工具之一,大家习惯叫它“绿皮火车”。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时速超过公里的高速铁路时代,而湖南仍保留着四趟时速不超过60公里的“绿皮慢火车”。它们的存在有着特殊的含义吗?带着好奇,我开始跟着火车去采访。
(一)
我是从麻阳县一个叫锦和的小站上的车。站里4个工作人员,每天唯一的任务就是迎接一趟往返于湖南怀化和重庆梅江间的/次列车。我当时最感兴趣的是,真还有一站一块钱的火车票吗?刚进车厢还没见着列车员,就被箩筐绊住了,于是也碰到了第一个采访对象,70岁的果农田昌仪。
老田家离火车站只有10分钟路程,80斤的他几乎每天都要挑多斤的担子,去贵州铜仁的集市上卖掉。我惊讶的是,他竟然能准确地说出,这趟车正式运营是年10月18日。那天果子不到一小时就卖光了,价格从2毛一斤涨到了2块,而成本只需来回6块的火车票,那是老田有史以来赚得最多的一天。
返程时老田的箩筐也没空着,他在集市上花了以前一天的收入20块,买了一张湖南地图和一张中国地图。没有慢火车之前,走出的大山的想法老田从来不敢有,现在他喜欢带着老花镜在地图前琢磨半天,往后他还想带着老伴坐上火车,去更远的大城市看看。
采访当天老田穿着一件被扁担磨破了的衣服,面对镜头他有些紧张也有些别扭,但他颤抖的嘴唇却说出了一句深刻的话:“没有这列车,我们要穷一辈子。”(同期声)没有这列车,我们要穷一辈子!这是老田最真确的感受。13年的时间里,紧紧依靠着次列车,老田供家里5个子女上了学,还盖起了3层的楼房,现在屋前有了晾晒的小院,门前也修好了水泥路。
除了次,湖南的四趟慢火车每天都在亏损运营,径停的个站点大多都位于湘西的大山深处,而那里正是湖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我想,快时代里一趟趟慢下来的火车,就是为了让山区百姓在脱贫路上,能够坐得起、赶得上!
(二)
火车继续开往梅江方向,列车员“波波”特意给我补了一张一元的火车票留作纪念。“波波”是车上乘客给杨波取的绰号,说是乘客,其实都是与她有十多年交情的老朋友了。因为来赶火车的几乎每天都是同样的人,谁在哪上、在哪下,谁家种什么果子,杨波如数家珍。
看我热得直冒汗,杨波也说起了27岁第一次跟车的经历。那时也是夏天,车厢混着菜味、汗味、烟味,再加上车内没有空调,在40多度像“蒸锅”一样的车里,她足足待了14个小时,回家时新制服上都是一股馊味。而也是在同一天,杨波的同学踏上了上海区间试运营的动车,强烈的对比让她觉得,这里根本盛不下她的梦想。
有一次清晨,一位在漾头站上车的菜农,被箩筐划伤了手流着血,杨波本能地转身到工作间拿来了消毒水与纱布给他包扎。只是一个无心的举动,没想到菜农却深深地放在了心里,之后每次上车,都会特意捎上几把自家种的小菜给她。
年冬天,菜农连着好几天没有来搭车,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站台上,在火车停靠的短短1分钟时间里,老农用满是冻疮的手把萝卜和白菜递到了杨波手上。菜农说的一句话杨波现在都没办法忘,他说:“冰灾严重,小菜难买,这些拿点回去给家里人吃吧!”
今年,这位菜农已经80岁了,至今他上车第一件事仍然是先找到波波,然后递给她一把小菜。每当这时,杨波都会觉得,自己能是这趟绿皮火车的一员,她感到特别的自豪。
(三)
其实,我们这组系列报道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的故事,但往往正是这份朴实感动着2亿多的读者。我想,快时代里要想做一名好的新媒体记者,很多时候也需要像慢火车一样,再等一等、沉下去,慢下来。
我们采访组3次前往怀化,跨越湖南、贵州、重庆三省,完成了四趟列车公里的跟车采访。也正因为此,我们更真切感受到,每天往返在列车里的山区百姓,对脱贫的满满信心;也见证了列车员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铮铮诺言。
如果说高铁是中国发展的速度,那么绿皮慢火车传递的就是不让大山里任何一个人掉队的温度。这不但是一种乡愁,更是一种崇高与伟岸,它深刻照见了,一个政党看得见的初心与使命,一个国家摸得着的温度和温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