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公祭日先民世代传承的民俗文化活化石
大皿村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格局,留存有清至民国时期的各类建筑60余处,包括民居、宗祠、庙宇、桥梁等。其中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德堂,明代“进士牌坊”、清道光年间建的24间、嘉庆年间的“节孝牌坊”、民清时期的“前园小三层”等。
浙江擎安大皿古村大皿村现存的历史建筑大都是明清建筑,婺州山地风格,沿河成街,临水建房。大皿村的道路、街巷格局与传统建筑、文物古迹和传统生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江南古村落的优美画卷。
“炼火”流传在浙江磐安一带,具有神秘的地域文化色彩。“炼火起源于先民对火的崇拜,是古代“祓除”习俗的遗存。“炼火”与先民狩猎归来围着大堆篝火庆祝狂欢的场景极为相似,因赤脚在通红的炭火上表演而得名。后来,“炼火”又与永康“方岩胡公”等地方神祇信仰相结兼具驱瘟、避邪、祈福、治病、求平安等目的,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在磐安这方古老的土地上世代传承,每年重阳节和胡公祭日均要举行大型“炼火”活动。
大皿村是磐安“炼火”的主要发源地。炼火俗称“踩火”,是一种古老的禳灾集体舞,也是一种大型的秋祭活动。炼火者光着膀子,赤着脚将高高堆起的炽热炭火踩平,动作剽悍粗犷,一时火花四溅,气势壮观,心动魄。现在“炼火”一般一年举行一次,日子多选在重阳节这一天炼火”是高难度表演绝技,通常在夜间举行,参炼人数少则几十多则上百人(常有邻村人一起参加),其中有山人(道教)、降童神汉)各一名,其他均为村民壮汉。参加炼火的必须是男子,且必须沐斋戒三天以上(一般在一周左右),休息养神,确保精神饱满,精力充沛。
大皿的“炼火”大皿的“炼火”是磐安“炼火”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乡镇炼火所不同。炼火用炭,往往由村民募集而来,俗称“兜炭”。炼火开始村民会家家户户扛着一箩箩木炭(数十筐至上百筐不等)到炼火场村民的传统习俗认为交了木炭就可得到诸神保佑)。场子一般为大门堂稻田中,堆成馒头小山样,傍晚时分,待各路神祇请到后,用毛柴起把木炭火生得通红。
炼火场设有“龙王坛”及“天坛”,分别立有“龙君”及“真武玄之神位。“炼火”仪式由“山人”主持。等火性要过时,山人开始焚告,不一会儿,“降童”端着“净水”,带领手持平头刀的十八弟兄来到现场。先行至溪边把脚洗净,接着上身赤膊,着短裤围腰,回到神桌”前,站成两列纵队,然后由“降童”向他们喷洒“净水”。
“降童”跳到神桌上,开始大声吆喝,称“喝山”。词云:“羊家头首,胡公大帝,外出游戏,脚踏云头,游过九州,到此地安歇一夜之后,保得乡方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六畜兴旺,栏头高强。”喝山完毕,“降童”跳下“神桌”,带领十八弟兄跑炼乌金,鸣锣放炮,向火堆四周喷洒“净水”,准备打开“水火门”。“水火门”打开后,“降童手持“净水”,从北往南从火堆上踩踏而过,十八弟兄紧随其后,用手中的平头刀在通红的火堆左右挑拨,扬起数条飞舞的火龙,壮士们就在火龙”之间来回穿梭,更有壮士在火堆之中做出各种花样动作,煞是壮观精彩;而后再是从西而东这样来回经数十次的踩炼,高耸的火堆已是平坦一片,越平坦就预示着越是平平安安(象征平安吉庆,故炼火又称平安火)。
羊公亭此时,烈火金刚般的十八弟兄重新站成两列纵队,站在神桌前,“降童”再次跳上神桌,大声喝道:“羊家头首,胡公大帝,外出游戏,脚踏云头,游过九州,到此地安歇一夜之后,保得乡方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六畜兴旺,栏头高强;将五瘟六孝,豺狼虎豹,山前山后,庙前庙后,飞禽走兽,伤风咳嗽,七十二小孝,三十六大孝,一起带到祈民山上超化。”喝毕,跳下神桌,用扫帚将桌上祭品中的茶叶、豆、米扫进簸箕,而后从残余火堆里用大锣舀了一些残余炭火,带领十八弟兄自西而东冲过火堆,快速地送出村庄之外,意为“送神”。
“炼火”样式中最典型的是“踏火山”和“闯火海”两种。“踏火山”即把烧红的木炭堆成80厘米高的“火山”,“炼火”者赤脚赤膊上阵,手执平头刀冲上“火山”,奋力拨弄,将通红的木炭拨得火星四起人从火炭中踏过,循环往复,直至把“火山”踏平,称为“踏火山炼平安火”,也叫“炼平安火”)“闯火海”是把烧红的木炭平铺成直径10多米的火坛,厚约20厘米,众多炼火者赤脚赤腾,手执钢叉冲入火坛,在火坛中狂舞。
整个炼火场景宏大,气势壮观,热闹非凡,表演集音乐、舞蹈、体育、武术、戏曲于一身,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整个演练过程伴随着“四方乐”“大头舞”等舞蹈形式,有锣鼓、唢呐伴奏,山民念唱,还有侯阳高腔、婺剧乱弹、时调等戏曲演唱,曲牌多选“点绛唇”“满江红”“朝天子”“小桃红”等。年,大皿村组织了老中青“炼火”人员一百多人,在保留项目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整合其他民间艺术项目,融入现代元素,进行了精心排练,尝试在传统项目基础上增加了钻火箍、在火堆中滚叉、武术等表演与阵图,使整个活动更具地方特色和古老的艺术氛围磐安炼火的艺术水准得到了极大提升。
对于磐安人来说,“炼火”是他们世代传承下来的祈福求平安的传统习俗,是研究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这个古老的民俗,在新的时代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不仅传承守护着祖先的遗产,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好奇的目光,带给村子新的发展契机。
大皿村所在的双峰乡是瓯江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植被丰茂,气候宜人。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据介绍,这里的大气、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二类)。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区,且平均海拔在米以上,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7度,是避暑纳凉的胜地。双峰山水俊秀,以九石赤龙湫为核心的横坞坑自然风景区具有奇、秀、险、静、野之特色,是旅游避暑、寻幽探胜的理想场所。
大皿村是个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宗族聚落,古老的建筑承载着古老的历史,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息繁衍的羊氏族人也承载着许多灿烂的古老文化。大皿村保留着许多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就是一部浓缩的家族发展史,展现了先人的勤劳与智慧。
炼火是当地一项古老神圣的民俗活动,每年重阳节村里都会举行炼火仪式,它是大皿土生土长独特稀有的原生态民间艺术。“炼火者”赤脚来回将小山样的炭火踩平,以预示来年平平安安。在这一带人们遇到灾祸、瘟疫,或是村民生病,往往要请人主持法事仪式,又称“踩火”。参加的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炼火者赤膊、光脚,高歌狂舞,大声呐减,冲进通红的火炭堆上奔跑,动作粗犷有力场面震撼。
相关链接
北宋时的一位清官,曾受到伟人的赞扬,杭州西湖龙井泉附近的胡公馆便是根据他的传说而建的。宋端拱二年(公元年)考取进士,为婺州有史以来第一个取得进士功名的文人。他一生做了四十七年官,历任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先后知浔州、睦州、温州、福州、杭州、陈州等十州,任尚书户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权三司使(代理计相)等官职。力仁政,宽刑狱,减赋税,除弊端,惠黎民。
北宋清官胡则胡则(公元-年),字子正。北宋永康人。少果敢有才气。宋端洪二年(公元年)考取进士,为婺州有史以来第一个取得进士功名的文人。他一生做了四十年官,继任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先后知浔州、睦州、温州、福州、杭州、陈州,任尚书户部员外朗、礼部郎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官职。力仁政,宽刑狱,减赋税,除弊端。明道元年(公元年)江淮大旱,饿死者众,胡则上疏求免江南各地身丁钱,诏许永免衢、婺两州身丁钱。两州之民感其德,多立祠祀之。今永康方岩有胡公祠。义乌当地著名的德胜岩(德胜岩古称稠岩,义乌古称稠州即得名于此)兰溪梅江五社转轮岩(方增先题字"小方岩"),亦有胡公祠。
胡则(公元-),初名厕,字子正,永康胡库人,被百姓称为"胡公大帝"。宋在宗端拱二年(公元年)登进士。胡则于东太宗端拱二年(公元年)登陈尧叟榜进士,开宋朝八婺科第之先河。及第时宋太宗御笔削去厂,赐名为则。在他浮沉宦海的四十七年中,先后出知浔州、桐庐、睦州、温州、信州、福州、杭州、池州、陈州等十个州郡,按察江淮、京西、广西、陕西等六路使节,并曾担任权三司使使部流内铨、工部侍郎、弄部侍候郎等朝迁重臣。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节,选曹计省,历践要途,是北宋前期政坛一位中高级官吏。
二年后释褐,补许州许田尉,至七十二岁,宋仁宗宝佑元年以尚书部侍郎致仕,胡则在政治上力主宽刑薄赋,兴革使民,勤政廉政,做了许多功国利民的好事。例如签署贝州观察判官时,把十来万服役民夫遗送回家;担任福唐郡守连上三道奏折痛斥将官庄田标价出卖的不义之举。近使朝迁收回成命。减租平值;再如整治钱荒,为国理财;勇改盐法,变官卖国商销等等,所到之处,政绩斐然。
清正廉明,颇有政绩,尤其于明道元年(公元年),直言极谏,要求皇上免除衢、婺两州百姓身丁钱,百姓感恩,遂于方岩山顶(少时念书之地)立庙以纪念他。公元年,宋高宗赵构应百姓之请求,用"赫灵"两字作为胡公的庙额。从此,胡公被百姓敬若神灵,成了"有求必应"的活菩萨,并于每年家历八月十三日胡则生日那天,举办各种民俗风情活动,以祭拜胡公大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