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个小众古村,有客家风情徽派印记,
熟悉近代史的人,想必对于都这个名字不陌生。
于都位于江西南部,赣州东部,东邻瑞金,南接安远,西连赣县,北毗兴国和宁都。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于都拥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之冲”的称号。
八十多年前,正是在于都,建立了赣南第一支正规工农武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也是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
辉煌历史已然远去,但红色精神永垂不朽。
今天,带你们去看于都一个古村落——坝脑村。
坝脑村地处于都县中北部的车溪乡,距离县城28公里。村子北边临近圩镇,南临梅江河,地势十分平坦,是梅江河冲积而成。背后的车头嶂绵绵起伏、挺拔伟岸。
想象一下,一个宁静的小村,周边山峦青黛,中间一抹平畴。田园辽阔,溪流蜿蜒,这是多么美丽的图景。
若从空中俯瞰,坝脑村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自是一幅唯美的乡村风光。
村南边的梅江水光潋滟,常常能看见白鹭在其间蹁跹起舞,宛如一个个精灵;村北则是高耸入云的车头嶂,常年云蒸霞蔚、雾霭濛濛。被山水包围的坝脑村,像极了美好的世外桃源。
漫步坝脑村,随处可见古屋老巷、陈风古韵。仔细看来,你可以发现那些遗留下来的老建筑,时时展现出浓郁的客家风情、与深刻的徽派印记。
一座座老屋,显得沧桑与斑驳,甚至有些破旧,然而这破旧里另有几分古朴与凝重。抬手轻抚,无声的故事在指尖流转。
如今很少能见到,房屋是由石块垒成的。灰色、黄色、红色的石块杂乱地堆砌在一起,好像是特别设计的艺术画一般。那时候的人们无心之中,也创造了别样的风景。
几只毛色漂亮的公鸡母鸡在巷道里骄傲地走来走去,即使看到人也不害怕,大概是已经习惯了。
于我看来,坝脑村的美,在于这几点。
第一,拥有底蕴深厚的客家文化。年,坝脑村被列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能被列为传统村落,少不了历史悠久的建筑。坝脑村有王氏宗祠等28座宗祠,另外还保存了众多历史遗迹,如古桥、古井、古巷、古村落及各式门楼匾额等,凝聚着王氏族人世世代代的乡愁记忆。
村子最出名的建筑也数王氏宗祠。
这座祠堂始建于明清,虽然是砖木结构、屡经修缮。幸运的是,一直到现在都基本保持着原来的建筑样式,非常难得。
气派的样子,一眼能看出家族的雄厚财力。
祠堂门前有一汪澄净池塘,这是坝脑村的一大特色。湛蓝天幕下,建筑倒影投射在水面上,梦幻极了。
背山面水的格局,也好似整个村子的缩影。不得不赞一句,王氏的先人们是真的很会选地方。
门口一对石狮子,庄严肃穆,不知默默守护了这个家族多久。
王氏祠堂主要用木雕进行装饰,细细看来,门楣、藻井、天井、窗户都经过了工匠的精雕细琢。
随手拍拍,建筑真的很漂亮。
而走入内部,一个个厅堂、天井秩序井然。
坝脑村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辛峰阁,也跟王氏有关,是王氏的文昌阁。因位于王氏宗祠的西边,即风水学上属辛位,故名辛峰阁。
辛峰阁创建于乾隆二十八年,咸丰七年被毁,民国二年重建,年再度修缮,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辛峰阁是砖木结构,共三层。第一层是“万寿宫”,二层是“大雄宝殿”,第三层为观景台。透过窗户,四周的田野风光一览无余。
辛峰阁建筑工艺精致,风雅秀丽,在赣南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第二点,在于坝脑村的红色基因。
这里住着一位芳华已逝,仍然在等待爱人的奶奶——段桂秀,她也是目前赣州地区唯一健在的红军烈士遗孀。
奶奶的丈夫是一位红军。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保护家人、保护祖国,段奶奶的丈夫毅然加入了红军队伍。而奶奶也答应丈夫会等他回来。不幸的是,在福建作战时,奶奶的丈夫永远地留在了战场上,只有烈士证送到了段奶奶手里。
为了两人的诺言,奶奶一直没有改嫁,始终等着那个再也不会回来的人。
段桂秀奶奶的守望故事,打动了无数人。
除此之外,坝脑村也是红三军团的驻扎地,电影《半条被子》和歌曲《红军渡、长征源》都在这里取景拍摄,红色基因代代流传。
第三点,就是坝脑村的生机与活力。
全村不到人,却有着丰富的果茶渔业历史,盛产西瓜、甘蔗、芝麻等特产。俗语说“上坝的西瓜,下坝的蔗,中坝的芝麻拌擂茶”,可见人们对坝脑村农产品的认可。
传统木偶戏、唢呐“公婆吹”等民俗文化,也是远近闻名。
来了坝脑村,大棚也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村子里搭建了富硒蔬菜大棚余亩,引进了山东弥河、于都桃仙等龙头企业的辣椒、茄子等。
走入温暖的大棚,绿油油的蔬果看着十分可口。
你看这个神奇的村子,曾经滋养了伟大的红军精神,而今更是哺育了无数的村人。绿叶间的瓜果,是当地人辛勤劳作的收获与见证。
太喜欢这样的古村了,到处是美景、也到处是故事。有的关于过去,有的关于现在,希望你们也能来看一看。
旅游攻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