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器人首现梅州梅州市医学科学院大楼

年开春之际,位于梅州市梅江区黄塘路的梅州市医学科学院大楼建设正如火如荼,施工现场干净、规整,粉色的机器人“身影”来回行走,开展自动化智能作业。科技赋能,让工地不再脏、累、苦提到建筑业,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脏、累、苦、险的环境。工地上的许多工种,在承担大强度体力消耗的同时还要面临健康风险。这其中,混凝土浇筑作为重中之重的基础性工序,也是建筑工地上最脏最累的工序之一。在传统建造中,由于混凝土特殊的材质属性和固化情况,为保证施工进度经常需要连续作业,工人弯腰行走在混凝土中作业,极易出现职业病。如今,“上岗”的地面整平机器人和地库抹光机器人,可执行这一传统重体力活,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职业病,真正实现科技赋能建筑行业。据了解,地面整平机器人通过双自由度自适应系统、高精度的激光标高控制系统和实时控制系统,集成自动标高、刮平及收面三个功能,在导航系统加持下,实现混凝土地面的全自动整平施工。在现场作业中,更实现了双机联动,整体施工效率肉眼可见得以快速提升。地库抹光机器人可以通过自研的智能运动控制算法,融合GNSS导航技术,实现混凝土地面抹光作业的自动化施工,更大限度地解放双手,施工效率相对传统手扶式机器提升2—3倍。“整平三兄弟”联动上岗,效率质量双提升万丈高楼平地起,地面平整度和精度尤为重要。在机器人上岗前,项目技术团队与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技术团队就现场工程情况和要求开展深度讨论,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进行针对性策划,设计了一套完善可落地的机器人施工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检验各项标准,确保各项施工质量。整平机器人双机同时施工画面。3月9日,两台博智林地面整平机器人、一台地库抹光机器人正式上岗,参与项目混凝土施工建设。作为混凝土施工组合机器人,借助机器人的平整与配合,混凝土面层平整度可控制到5毫米内。项目人员根据工程量计算板面浇筑时间,最大化利用机器人作业,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同时也让作业质量得到保障。经过现场反复多次验证,整平机器人、抹光机器人通过联动施工,可以实现施工班组人员由以往的7人减少至4人,实现自动振捣、自动找平、自动抹光等工序,同时通过多机同时施工提高效率。据悉,梅州市医学科学院大楼建设工程项目由中建一局承建,秉承智能建造的理念,是梅州市首个引进并使用建筑机器人施工的项目,也是中建一局EPC医疗产品线工程在粤北地区首次投入使用智能建筑机器人。作为全国首个地级市医学科学院,这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地上九层、地下3层,主要功能布局为科研实验、门急诊、医技检查、检验中心、体检中心、门诊手术、地下车库、保障系统等,建成后医院主要门诊医技、科研实验等功能,大大改医院科研条件。何苑妮何苑妮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94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